2018-05-23 12:07:22 來源:現代教育報 作者:
批判性地對待所謂“別人”的觀點,用“我認為”來表達自己的看法,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。
在信息泛濫的時代,人們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各種問題。面對別人兜售的觀點,你是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?還是提出關鍵問題,讓眾說紛紜的爭論立見分曉?本期領讀者、清華附中副校長、物理特級教師、教育部“國培計劃”專家孟衛東老師,將結合《學會提問》一書,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。
本期領讀者
孟衛東,清華附中副校長、物理特級教師、教育部“國培計劃”專家庫專家。
學會提問本身就是學習與思維的過程
《學會提問》并不是僅僅教給學生幾個孤零零的條款,之后說“你會提問了沒有”,更不是像八股文那樣,機械地照著某個思路,就學會提問了。書中巧妙設置了一些情景,引導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慢慢進入角色,在潛移默化中讀者有了一個“質”的提升——學會觀察、學會思考。學生不僅能解決書中的問題,對其他同類的問題,以同樣的視角,首先去發現問題,逐步會提出問題,嘗試去解決問題。
在學校教育里,我們各學科都會強調自己的知識很重要。其實學習和掌握這些重要知識,是要為我們立足社會所“用”。這個“用”不是在課堂中、在書本上能學到的知識,而是通過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來提升的綜合素質,包括學習理解、分析判斷、工具運用等綜合能力。這本書并不是一本學好數學、物理或化學的“指南”或“寶典”,但是通過閱讀這本書,讀者確實能夠提升邏輯推理、批判性思維等能力,讓邏輯思維更加嚴謹。
問題沒有對與錯
比如: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問題“手機對孩子的學習究竟是有害還是有利?”這要看學校如何引導。在“互聯網+”和自媒體時代,學生獲得各種信息的渠道呈幾何級數增長。我們不反對也沒辦法反對學生接觸社會上的各種信息,不看微信,不上互聯網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在信息蜂擁而至的時候,學生想獨善其身,需要有顆清醒的頭腦,能夠獨立思考,并以批判性思維去判斷某些事件,過濾某些信息,具備去偽存真的本領。我們的學生要立足于社會,他(她)得有批判性思維,有“會提問”的本領。教會學生掌握這個本領,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;反言之,當學生掌握了這個本領,可以說我們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個合格的公民。
引導學生學會提問
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:無數專家都說股市要跌、房價要漲,或者激烈地唱著反調,你相信誰?質疑誰?結論是唯一的嗎?所有這些問題背后,你的觀點是什么?理由是什么?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嗎……這樣的問題,有利于學生們獨立思考問題,過濾信息,辨別真偽,為自己的邏輯思維尋找有力的佐證,批判性地對待所謂“別人”的觀點,用“我認為”來表達自己的看法,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。所以說,引導學生學會提問,比讓其得到答案更重要。
面對立場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見,你是只愿聽價值觀取向和自己相似的觀點,黨同而伐異?還是能夠控制感情沖動,做出理性的判斷?
面對提問和質疑,你有能力組織更多確鑿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嗎?還是只把聲高當有理?一遇到別人提出相反的觀點,就認為是沒事找茬,有意和自己過不去,甚至為此惱火:他為什么橫豎不肯接受我的觀點?
過于感情投入,最大危險就是可能沒法識別謬誤和操縱。將難回答的問題直接槍斃掉比仔細思考后再回答要容易得多,而且這樣做一定讓你顯得一言九鼎、霸氣外露,但也在無形中關閉了通往批判性思維的大門。
不草率、不盲從,不為感性和無事實根據的傳聞所左右,盡力理解那些價值觀和我們背道而馳的分析推理方式,克服偏見對判斷的影響,這樣才有可能得出更為正確、理性的結論。
我們需要靠自己去問為什么,擦亮雙眼看清世界!
想要了解更多中考資訊、中考分數線、中考志愿填報等最新中考相關信息,請關注優勝教育中考網。
--隨時隨地獲取優勝教育最新產品、活動信息和個性化教育資訊,更多精彩教育信息,請掃描二維碼,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。
相關推薦